当前位置:主页 > 购车 >

一场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企业的控诉:原材料价格暴涨,我在为谁打工?

收藏 点击: 编辑:admin 来源:自主汽车网 时间:2022-07-25 18:08

车企们抱怨,我们在为电池企业打工。电池企业喊冤,我们赚的也是辛苦钱。

一场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控诉,在“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”上演。2022年7月21日,长江首城宜宾迎来了全球首个动力电池大会,各电池产业链企业大咖出席会议,“金句”不断,直指电池原材料高价的难题。

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下,下游需求旺盛,导致碳酸锂价格水涨船高,上游原材料厂商啃到了红利。但同时,价格暴涨严重压缩了产业链下游的利润空间,整车厂和电池厂只能另辟蹊径寻求主动权,一边布局着上游产业,同时在电池回收等技术路径上进行突破。

中下游在为“碳酸锂”打工 上游赚得盆满钵满

大会开幕式上,在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发表蓝图后,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登台表示:“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汽车成本的40%-60%,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?”。

同一会上,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:“我们也要感谢电池行业和上游产业“任性涨价”,让我们不断去花钱,坚强地活下去”。

隔日,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回应:“宁德时代今年虽然还没亏本,但在盈利边缘挣扎,非常痛苦”。另“宁王”如此挣扎的原因,曾毓群称:“钱让原材料企业赚走了”。

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叫苦不迭,利润似乎都被上游材料厂赚了去,整个行业都在为电池原材料打工,而“碳酸锂”的价格一路走高。

2022年7月,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48.9万元/吨,同比增长422.6%,增速高于平均值212.2%。早在3月,碳酸锂的价格涨到历史高点50.0万元/吨,相较之下,近期价格有所回落,但仍呈波动上升趋势。

上游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,处在中游的电池企业强攻能量密度,曾毓群讲到:“10年内,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增长带来了续航里程6-7倍提升,成本下降80%”。

即便如此,电池企业还是难以承受原材料涨价。宁德时代一季度出现“增收降利”的经营困境,据财报显示,当季营收486.78亿元,同比增长153.97%;扣非净利润9.77亿元,同比下降41.57%;利润率2%,毛利率已降至近6年冰点值14.48%。宁德时代称,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毛利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。

同时,下游的新能源车企也苦不堪言。广汽埃安财报显示,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负6.21亿元、负6.88亿元和负13.89亿元,连续三年亏损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研究显示,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利润低,甚至有企业在亏线维持,2021年,即使重资产负担较轻的头部新势力造车企业仍然亏损。

而身处上游的电池材料企业则赚得“盆满钵满”。据天齐锂业一季度财报显示,其总营收为52.57亿元,同比增长481.41%;归母净利润为33.28亿元,同比增长1442.65%;扣非净利润为28.34亿元,同比增幅高达1883.09%。2021年,天齐锂业归母净利润为20.79亿元,也就是说,2022年一季度赚了2021年全年的净利润还多。

瓶颈不在资源 在他处寻找话语权

动力电池发展的瓶颈并不全在锂资源。曾毓群表示,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,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T瓦时的锂电池,行业共识是到2023年全球电池出货量为1TWh。同时,曾毓群称:“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,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”。

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下,下游需求旺盛,导致碳酸锂价格水涨船高,上游原材料厂商也啃到了红利。但同时,价格暴涨严重压缩了产业链下游的利润空间,为争取更多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话语权,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开始布局上游产业。

“对于电池企业将成本压力传导给主机厂,主机厂被迫进行一体化‘造电池’和布局电池原材料来保障动力电池供应链安全稳定。”广汽董事长曾庆洪说到。

2021年11月,广汽集团通过了广汽埃安《关于自研电池试制线建设项目的议案》,计划投资3.36亿元,建设一条自研电池电芯的中等规模生产线。据悉,埃安已经在电池自研和自产方面投入了近10亿元,3.36亿元自研电池中试线已经开工建设,将于2022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。这有些特斯拉“自购原材料、自制电池及自主设计软件”的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影子。据IHS Markit称,目前只有特斯拉、Lucid和比亚迪能完全自主生产电动汽车。

除此之外,曾庆洪表示广汽集团不仅自产电池,还要“买矿”。目前,比亚迪正在布局矿产资源。今年3月,比亚迪投资了盛新锂能集团,将持股5%,这家公司主营的就是锂盐和稀土。

同时,行业也在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循环利用水平。动力电池材料持续短缺,报废电池对环境的压力,让电池回收备受关注,业内分析显示,到2050年,全行业动力电池的一半材料,都来自于报废电池的循环利用。

据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介绍,2018年,吉利携手合作伙伴布局电池回收、前驱体制造领域,已经形成了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核心技术,建成了拆解破碎生产线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,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%,锂回收率超过85%。


  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
自主原创
本周本月热点新闻
关于网站
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
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
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
帮助导航
服务中心常见问题
积分兑换网站地图
意见反馈手机应用
常用工具
汽车报价车型对比
品牌查询商家地图
购车工具咨询低价
联系我们
客服电话:010—52834409
微 信:自主汽车
整车广告:mail@zizhuqiche.cn
Copyright ©2012-2019 zizhuqich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法律顾问: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-2

提供国产汽车报价、国产车品牌大全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,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。(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)。

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